被遗忘者的复仇(被遗忘者的逆袭,网络时代下的数字生存与记忆传承)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78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本文目录导读:
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,也是信息的消费者,在这个看似公平的信息平台上,有一部分人,我们称之为“被遗忘者”,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庞大的数据洪流中,本文将探讨被遗忘者的现状,分析其背后的原因,并提出如何在网络时代中实现数字生存与记忆传承的策略。
被遗忘者的现状
根据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21年12月,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.32亿,在这个庞大的数字群体中,被遗忘者占据了不小的比例,他们可能是弱势群体,如老年人、残疾人、贫困人口等,也可能是边缘人群,如少数族裔、社会底层人士等,这些被遗忘者在网络世界中往往缺乏话语权,他们的声音难以被听见。
被遗忘者背后的原因
1、信息不对称:被遗忘者由于教育、经济、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限制,难以获取和传播信息,导致其在网络世界中的声音微弱。
2、网络暴力:网络暴力现象严重,被遗忘者容易成为攻击对象,导致其不敢发声。
3、缺乏关注:社会对被遗忘者的关注不足,使得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地位更加边缘。
4、技术壁垒:被遗忘者由于技术限制,难以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网络时代下的数字生存与记忆传承
1、提高数字素养:被遗忘者应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,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,争取话语权。
2、加强网络监管: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的监管,为被遗忘者提供一个安全、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3、关注弱势群体:社会各界应关注被遗忘者的生存状况,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。
4、创新传播方式:利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,让被遗忘者的声音更容易被听见。
5、传承记忆:通过建立数字档案馆、网络博物馆等方式,将被遗忘者的记忆传承下去。
被遗忘者并非无足轻重,他们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,在网络时代,我们要关注被遗忘者的生存状况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,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、和谐的网络世界。
参考文献:
1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. (2022).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. 北京: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.
2、张晓刚. (2020). 网络时代下的数字记忆传承研究. 现代传播,(6),45-50.
3、李明. (2019). 网络暴力对被遗忘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. 网络传播与文化,(2),78-82.